内容摘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孕育并诞生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从冬末到初春,为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而激发出来的“万众一心、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精神,舍生忘死、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顾全大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提升,对中国革命道德的弘扬发展,更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出中国人民道德建设的新高度。
“抗疫精神”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基因
中华传统道德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在“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中始终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提出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道德要求,规范、引导着人们的道德行为,蕴藏着解决突出矛盾和重大难题的中国智慧。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暴发以来,各省人民始终同湖北、武汉同胞心连心、共命运,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并肩战“疫”,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面对汹涌的疫情,各地共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尽锐出征,26个省份对口支援,19个省份“一省包一市”,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援助湖北各地。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民的心,拉近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距离,数千人、上万人舍弃春节期间与家人的团聚,投入到防疫一线,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平安和团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发扬“万众一心、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抗疫精神,彰显出无比深沉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和价值基因,从先秦儒家实现“修齐治平”的社会理想,到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抱负,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这种“公义胜私欲”的传统美德已经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追求。
中华传统美德在“抗疫精神”中得到充分的继承和提升,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汇聚成“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巨大能量,不断增强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抗疫精神”弘扬了中国革命道德的奋进力量
曾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历了无数次巨大挫折和考验,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树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抗洪抗震精神、抗“非典”精神等伟大精神中蕴含的革命道德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宝贵思想武器。
今天,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等接力弘扬革命精神中的优秀道德和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表现出对抗疫使命的明确认知与抗疫责任的自觉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共同筑牢应对疫情的坚固“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不忘为民初心、忠于职守担当使命,在防疫工作中锤炼党性、磨炼意志,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作用,让群众在战“疫”火线“找得到党员、看得到党旗、听得到党的声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鲜明政治品格;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医护工作者是主力军,为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风暴眼”的武汉,倾尽全力投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无数的抗疫战士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在完成组织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坚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当先锋、作表率,弘扬“舍生忘死、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疫精神,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爱护群众的人本意识、开拓创新的无畏气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构筑成他们奋进的力量!
“抗疫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风尚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综合性大考,既是对全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中国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的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全体抗疫人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传递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担当的社会主义先进道德。
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努力救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在整个抗疫过程中,每位患者的正当利益和尊严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和保证,每个抗疫工作者的才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带动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目前中国从新冠肺炎疫情遏制阶段进入缓解阶段,面对疫情防控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适应实际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疫情到来后,返工迟缓、生产滞后、产量减少,为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因“疫”返贫,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是使人民尽快走向富裕幸福的最佳选择。各地多措并举,抢抓春耕备耕、助力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的循环畅通。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和政策温度在疫情中传递,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统一起来,不断筑牢抗疫统一战线的精神文明根基。面对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中国在紧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分享抗疫经验,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也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中国气派和中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的腾飞,更要有中国精神的振奋和彰显。“抗疫精神”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推动着新时代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这场志在全胜的战“疫”中,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奋力实现战疫战贫“双胜利”!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美学意蕴与传承发展研究”(18YJC710045)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j9九游会网址副教授 鲁君)